来源:新文达中小学 时间:2020-12-28 17:26:46
经常听到家长说:“我家孩子幼儿园、一年级、二年级成绩都老好了,一上了三年级,孩子似乎变“笨”了,上课听不懂、作业不会做、成绩直线退步……” 还有的爸爸妈妈会说:“我家小孩以前从来不玩手机游戏,现在却和成绩差的小孩一起课间躲在班级后面偷偷玩手机了。” 其实这样的孩子 不在少数,这就是家长们不为所熟知的“三年级效应”。 三年级效应”——孩子在小学一、二年级的时候非常优秀,但到了三年级后,成绩不断下滑,甚至出现厌学情绪。 曾经有小学老师总结过:三年级各科成绩能维持在95分以上的,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。 “三年级是道坎,更是分水岭。”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,帮助孩子渡过难关。 为什么说“三年级是道坎”? 有资深老师总结过学生在三年级出现滑坡的几种情况: 1、一二年级经常考90多分的,一下子跌到80分。 2、上课无精打采,经常开小差,不愿意回答问题。 3、作业错误率越来越高,做过的题也会一错再错。 4、不是不做作业就是不听课,经常被老师罚留堂…… 5、家长都很担心,明明之前成绩挺好的,怎么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?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,这是典型的“三年级现象”。 为什么这些症状都会集中出现三年级呢? 小学六年分三个阶段,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太依赖父母,五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学习。 就像初中升高中理解跟不上、成绩跟不上一样。三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从不知到有所认知的过渡期,不同孩子会在这个阶段拉开分水岭 在三年级的阶段,尖子生对于学习有了自主性和自尊心,想要好好学,也想拿到好成绩。普通生不主动、不自觉、不积极,也就慢慢掉队了。 遇到过一些不重视教育的家长,觉得小学轻轻松松就过去了,孩子的学习不用管。 “小学知识能有多难,不看书都能考及格!” “孩子嘛,玩最重要,上初中再学也不迟。” 其实没错,一二年级确实比较简单,只要听课了,考试基本都会做。但三年级就不会这么轻松了。 三年级是从简单的识字写字到复杂的阅读写作,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四则运算,学习难度直接翻倍,也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要实现跨越。 这是意识觉醒的三年级,也是记忆、思维逻辑和写作培养的重要时期,三年级是未来学习的垫脚石,更是道“坎”,或者说它是个“坡”,正是这道坡促使孩子抬起脚,往上走。 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,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。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,而语文在学习生涯中的占比越来越重,语文的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。 那么,三年级的同学在语文学习上要注意些什么呢? 三年级学习语文的特点: 01、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是识字,经过了两年的识字方法、兴趣、能力的培养,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。 所以,三年级的识字任务更多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,包括在预习的时候独立使用多种方法识字,完成作业。 听写是反馈孩子识字效果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手段。作为家长,在课下可以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听写,长此以往,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会急速进步。 02、进入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,三年级积累的关键仍然是词语,而且是大量的词语积累,词语作为语言的组合元素,要像繁复的零件一样存储于孩子的脑海中,它是孩子将来语言表达的根基材料。 大量词语的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,孩子们学习了课文,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熟悉,在此基础上积累词语,属于理解性积累,记起来容易而且记牢。 其次,词汇的积累来源于孩子丰富的课外阅读,这一块的积累体现孩子的个性差异。 因此,孩子需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,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。 03、进入深入准确理解文本的瓶颈期 三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。对于这一点很多家长有深切的体会。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,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、深入的理解。 抓中心、中心句词、关键词句、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,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能力。这也为四年级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会对文章,进行精读、品读重点句段,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。 在这个过程中,一定不要操之过急,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。 04、背诵能力强 三年级的孩子背诵能力强,而且乐于背诵,这符合八九岁孩子的年龄特点,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另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方法。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,背诵一定要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。 但是,学校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远远不能填饱孩子的肚子,并且并不是说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适合背诵的。 所以要为孩子增加一些经典篇目段落的背诵,希望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背诵提高孩子的记忆力,同时又能积累丰富而精彩的语言。更重要的是,要注重经典古诗的背诵积累。 05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本身,掌握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进入三年级后,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占据重要地位。 只有让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孩子才能真正具备学习能力。因此在课堂中不但要学习知识,还要掌握学习方法,使孩子可以将能力迁移到课外。学习方法就是孩子们学习的金钥匙,它能让孩子们轻松自主地投入到学习。 孩子在每一个学段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特征,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,才能做到事半功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