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.5万亿“沉睡资产”被唤醒!湖北“三资三化”有何深层逻辑?

Connor 安币交易所 2025-10-30 2 0

引言

近期,湖北省高规格推进“三资三化”改革,引发市场对国有资产盘活提升地方经济活力的高度关注。此举背后有何深层逻辑?湖北省有哪些案例值得借鉴?“三资三化”对债券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?

一、“三资三化”的深层逻辑

(一)体现地方政府“盘活沉睡资源、转化活力资本”坚定决心

10月16日,湖北省委副书记、省长李殿勋在武汉市调研国有“三资”管理改革推进会上强调,要进一步深化认识,更加深刻把握“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、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、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”三项原则,更加科学运用“能用则用、不用则售、不售则租、能融则融”四种方式,进一步推动全省国有“三资”管理改革取得更大成效。此举是湖北省首次围绕国资改革系统性地将“三资”与“三化”捆绑表态,体现了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增长放缓、财政收支压力加大、地方国企转型困难等挑战时做出的积极应对,特别是明确将6类国有资源进行资产化处理(为后续资产证券化储备资源),推动5类国有资产实现证券化,彰显了“盘活沉睡资源、转化活力资本”的坚定决心。

表1:湖北省“三资三化”改革构成

资料来源:地方政府网站、天府债券工作室整理

(二)体现地方政府在“存量优化”发展思路上深刻转变

一是金融创新工具日益成熟,地方实体融资路径更趋多元。近年来,随着ABS、公募REITs等创新型金融工具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,为国有资产价值发现、价值重估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配套政策支持。在地方债务化解走深走实下,此类金融工具为地方政府拓宽融资渠道、盘活资产流动性、优化资本结构开辟了新的可行路径,尤其使得“资产证券化”得以在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上落地实施。今年4月,湖北省印发《推动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》,明确对股权、实物、债权等五类资产“一类一策”制定证券化路径,6月又印发《湖北省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》,将资产证券化列为六大改革模式之一,一系列举动反映出湖北省对资产证券化盘活国有资产的迫切诉求。

二是国资管理改革持续深化,沉睡资源价值亟待唤醒。长期以来,由于普遍存在国有资源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现象,形成了“资源沉淀”与“资金缺口”并存的矛盾局面。据披露,截至2024年底,湖北省已全面清理出国有“三资”21.5万亿元,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不足30%,远低于上海、安徽等省市。通过对地方国有资源进行系统评估,比如对矿产、林业、水利、能源、土地以及数据等6类重要资源进行资产化登记与市场化运营,有助于挖掘长期被低估的隐性资产价值,推动国资管理模式从“资源持有”向“价值运营”转变,为开展资产证券化等活动铺垫基础。

三是经济发展内在需求提升,对资金使用效率要求更高。面对当前财政紧平衡的压力,如何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到更大的效益,成为地方政府普遍亟需解决的课题。以财政资金为引导,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和产业发展,不仅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,也显著提升了公共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,为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
四是地方化债的现实需要,有利构建财政与资产良性循环。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方债务化解模式的不断探索,以“资产活化”带动化债的路径变得尤为重要。通过盘活存量国有资产,将其转化为可支配财力或用于优化债务结构,不仅有助于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也有利于构建“资源—资产—资本—资金”的良性循环体系,提升财政韧性和长期发展能力,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。

展开全文

二、“三资三化”落地案例

2025年以来,湖北省加快推进“三资三化”改革。资产证券化方面,推动武汉洪山人工智能大厦CMBS、湖北省保障性租赁住房ABS等多个项目成功发行,实现超过5亿元融资,有效盘活存量资产。资源资产化方面,推动黄石大冶废弃矿山变氢能仓库、恩施“浪漫温泉城”四权融合出让、黄冈林业资源盘活等。资金杠杆化方面,小资金撬动大投入。推动湖北省信用贷款改革,省级财政出资10亿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,建立风险共担机制。推动襄阳市基础研究联合基金,由市财政投入200万元,联合高校、实验室等单位共同出资与省级资金组成联合基金。

21.5万亿“沉睡资产”被唤醒!湖北“三资三化”有何深层逻辑?

表2:湖北省“三资三化”案例(部分)资料来源:地方政府网站、新闻报道、天府债券工作室整理

三、对债券市场的影响

一是推动证券化资产多元拓展。在“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”的原则下,湖北ABS的基础资产已从商业物业、保障房等传统类型,向更广泛的领域探索。例如,全国首单“革命老区+长江经济带”双贴标CMBS的成功发行,为红色文旅资源的盘活提供了范例。同时,湖北省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ABS的落地,标志着保障房融资模式取得关键突破。展望未来,随着数据资产、林业碳汇等新型权益资产的确权与估值体系逐步完善,它们有望成为证券化市场的“新标的”。

二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更加丰富。湖北省此举将为资产证券化市场注入强劲动力,更加强有力的资产盘活工具将探索支持地方发展。比如随着ABS扩募机制试点不断探索,将为存量证券化产品持续注入优质资产打开通道。与此同时,公募REITs市场作为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形态,在“首发+扩募”双轮驱动下持续发展,为基础设施资产提供了更为多元的退出和增值路径。

三是证券化配套政策更加精准。湖北省发布的《推动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》等文件,针对不同类型资产明确了“一类一策”的证券化路径。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引下,湖北资产证券化市场显著活跃,2025年以来企业ABS项目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近2倍。预计随着地方根据具体实际开展更大规模资产证券化探索,将有更多配套政策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政策出台,政策支持更加精准有力。

四是助推地方城投平台加快转型。“三资三化”改革势必会推动地方城投平台从“融资-建设”向“运营-盘活”转型。比如改革会使城投公司更加关注持有传统类资产(如停车场、供水设施)存量经营性资产的专业化运营效率,激发从管理中创造稳定、可持续的市场化现金流,对于改善地方国企自身造血能力,推动产业化转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五是为地方化债提供更宽的路径。通过将闲置或低效的矿产、土地等资源转化为可交易、可融资的资产,最终通过证券化引入社会资本,能够为地方政府直接补充财力,缓解当期偿债压力。同时,系统性地盘活存量资产,有助于从整体上充实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。“三资三化”改革的顺利推动,将在债务管理、财政可持续性提升等方面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,有助于更多金融活水引入支持地方发展。

六是在全国范围或产生示范效应。湖北省的先行探索,其意义远超省域范围,或为全国各省市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改革范式。改革中清晰的“资源-资产-资本”转化路径,以及聚焦重点资源类型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盘活的方法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,未来或将有更多省市效仿推行,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存量资产盘活的热潮。与此同时,改革力度大、资产盘活能力强的地区也将更受资本市场青睐。

(天府债券工作室)

责编:王时丹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

(来源:天府信用增进)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