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Connor 币安app下载 2025-09-08 8 0

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摘要:凉老师今年30岁,四川绵阳人。这个称呼源于他最早的网络ID,“凉山气象爱好者”。但那段时间,他发的帖子常常无人问津,就像现实中那个社恐的自己——总如透明般存在。

转机出现在某天他看到了一场晚霞。从那之后,他开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对晚霞的研究与预测,粉丝数迅速攀升。两年间,积累了17万人关注,成了许多晚霞爱好者心中的“大神”,许多人参考他的判断,决定是否动身追霞。

他并非科班出身,只有初中学历,为了更精准预测朝晚霞,甚至自学Python编程。而现实生活中,他是一名工地测量师,一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和钢筋水泥为伴。

工地几乎框定了他全部的生活,父母、亲戚,都是行业中人。他发布天气预测的朋友圈、社交账号,都对家人屏蔽。他觉得自己难以被理解,“用四川话说,就是‘无事包经’”。

我和凉老师聊了聊他的人生经历。他操着一口川普,很多时候难以用语言表达感受,说到朝晚霞,只有最简单的词汇:漂亮、浪漫。只有聊到天气,专业词汇才会一个接一个往外崩。

如果说工地是他“逃不掉的”命运,那透过晚霞这道缝隙,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,也在尽可能赋予人生新的意义。

文|周航

编辑|王珊瑚

晚霞预告者

我最早关注天气,其实是因为工作。三年前我们在凉山修路,碰到雨季,雨特别大,就干不了活,我就想知道什么时候停雨。

我们在的地方很偏,没有专门天气预报。那时候也不知道专业气象软件可以预测具体的雨停时间,就自己在网上搜,搜到一个专门做四川天气预告的博主,他帮我看了,说第二天就停。结果第二天当真停了。我就觉得特神奇,像古代的钦天监、国师,人居然可以掌握天气运转。

我开始跟着那个博主学气象。比如他会跟我讲什么是冷锋,什么是暖锋,我会查资料,去记怎么在地图上找到它。自己也买了一堆书,吃完晚饭,和同事玩会儿游戏,就在宿舍躺床上看。同事都疑惑,看这种书有什么用?我就说看着玩。

展开全文

我们建筑这行,看书就为了考证,多张证就多份钱。但我看那些考证的书,几分钟就困了,看气象书,可以整宿整宿看。

有天中午,我看卫星云图,觉得很特别,方圆千里,只有自己头顶有片云,直觉上就觉得会有特殊天气,还跟老师说,傍晚可以看看会不会发生点什么。那时候我们在修山路,我和同事在山上安放各种测量点位。日落以后,西边远远的,天红了。我说不出来什么文案,就觉得,好漂亮啊,好像一天疲劳都稍微松一些了。

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晚霞,上网搜了才知道这就叫火烧云,也就是大家说的晚霞。

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2025年8月11日,成都晚霞。讲述者供图

晚霞原理不复杂,太阳落入地平线后,光线折射到你头顶上的云,给它打亮了,所以晚霞是出现在日落后,朝霞也是同理的,就是出现在日出前。从那之后我也会在自己加的各种摄影群里给大家分享朝晚霞的信息,但在四川盆地,周围的地形会阻碍光线传播,很难见到,而且封闭的地形下,雾霾影响也严重,导致分享也无人问津,后来我老师建议我,索性做全国的朝晚霞预告。

抱着试一试想法,2023年7月,我在小红书上发了第一条,标注全国哪些地方可能有晚霞,一下就有上百个赞,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拍到的晚霞,我看着也挺开心。我才知道,原来那么多人喜欢朝晚霞,后面知道原来摄影圈里那些大佬们还会跨省追霞,用快门记录下这转瞬即逝的美景。

晚霞预报主要考虑两点,一是有没有云层,特别是中云和高云,二是空气通透度,气溶胶越低,火烧云质量越高,火烧云,火烧云,有云才烧。按照烧的程度,我们爱好者会把晚霞分成几种,小烧,就亮一片,中烧,整个屏幕都红了,大烧,饱和度直接拉满。

市面上有不少气象软件,它们也会预测朝晚霞。我也有自己的程序,是自己学Python编程做的结果。现在软件大概有一千行代码。今年又开始用AI,把数据喂给它,让它完善模型。各家模型不一样,所以经常预测结果不一样,经常有的预测有,我这边没有,就是因为用的数据源不同的结果。

原理都是教科书写的,但具体各种因素,还是要自己不断调整。比如我之前觉得北京要出现晚霞,那么它的云量分布阈值要百分之百,但是根据大家反馈,后来发现不需要百分百,就调整到60%,再微调一下其它参数也可以得出结果。

天气预测不可能百分百准确,各种要素都在实时变化。前两天我就翻车了。模型给到四川中部有朝霞,机会很难得,我凌晨四点多起来,骑电瓶车去拍当地的大桥。等到太阳快升起之前我们叫它蓝调时刻,过了十多分钟,还没反应,就知道没戏了。云太低,光线什么都透不出来。

我觉得大家关注我,大概因为我的准确度还算可以,更新也及时,一天会更新三四次,评论询问会尽量回复。就算翻车了,大家也不会说什么,最重要的说白了,我是免费的哈哈。

到现在,做这件事纯粹为爱发电。有粉丝给我寄过吃的,除此之外,也没别的物质回报了。每天好几个小时投在上面,还要自己花不少钱买数据源,但想着那么多人关注,就坚持做到现在。每次看准了,别人分享拍到的照片,我也挺开心的。

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2024年6月17日成都朝霞。讲述者供图

坐井观天的人

以前我就像个坐井观天的人,那口“井”就是工地。每天从睁眼到闭眼,全在工地里转,眼里不是钢筋就是混凝土。一个项目起码要做三年以上,说实话,日子过得挺乏味的。下班之后,同事们大多窝在宿舍打打游戏,生活也就这样。

二十五岁那年,我才第一次走出四川。当时我们十多个人约好一起去武汉,想拍黄鹤楼上挂着一轮悬月的景象——那天是满月,我们想拍出又大又圆的月亮悬在黄鹤楼顶的画面。

那时候我还在西昌的工地,凌晨三点多就爬起来,同事开车送我去机场,赶最早那班飞机飞武汉。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坐飞机。

虽然那次算是我带队,但其实我连相机都没带,只负责帮大家找合适的机位——这在我们摄影圈叫“科学摄影”,是我的强项。之前我就经常借助软件帮大家预判拍摄位置,只要提前构好图、赶上好天气,就大概率能出片。

头一回亲眼见到那么多“长枪短炮”,真的很震撼。可我连大家的脸都没认全,就匆匆忙忙撤了,急着赶飞机回西昌。第二天工地还要上班。现在回想起来,好像有点亏,但那个时候,听到大家一句一句喊我“大佬”,心里还是挺满足的。

这两年做气象博主,认识的朋友多了,走出工地的机会也多了。去年年底,一群朋友开了三辆车,一起去川西拍彗星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拍完彗星回程的路上,我们路过四姑娘山。那天夜色很亮,满天星星,月光照在最高的幺妹峰上,特别庄严、肃穆。大家都停下车,静静看了半个多小时,谁也不愿走。但没办法,因为我第二天还要上班,他们只好把我送到高铁站——我得赶最早的一班车回工地。

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2024年10月17日拍摄的夹金山垭口彗星。讲述者供图

工地就是这样,工程在做,活就不能停。测量点位永远放不完,每天翻来覆去都是重复的操作:五米坐标、七米坐标……你就是按设计图机械地放点,像个工具人。风吹日晒,每个人都晒得黝黑。一年到头所有假期加起来,也就一个多月。像我们这行流传着一句话,女生耍朋友,千万不能找工地的。

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。放假基本就回家陪老婆孩子,在家也就是扫地、洗碗、晒衣服——四川男人哪有不做家务的嘛,偶尔也带孩子出去玩玩。

我那台相机是五年前女儿出生时买的。大概每个家长都想记录孩子的成长吧。但我常年待在工地,没什么机会拍照,技术一直很一般。

结婚之后,时间就更不属于自己了。这几年出去拍照,屈指可数。还有一次是去年八月,大家组织了十几辆车一起去拍流星雨。回来那天晚上,我又拉着我老婆上山继续看。她对拍照没兴趣,被我软磨硬泡拖过去的。我们俩就躺在垫子上看天,后来她说,觉得没啥意思。

其实我最开始接触科学摄影,是怀着一个挺浪漫的想法。我希望等到结婚十周年的时候,能在日照金山的背景下,拍一组特别的婚纱照。这个念头我从没跟她说过,就想等到时候直接带她过去。浪漫是什么,我也说不出来,平常就跟个木头人一样,可能就是和日常生活不太一样吧。

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2025年5月11日在成都拍摄146.7公里外的日落幺妹峰。讲述者供图

村里的“莽子”

我从小性格就很内向,半天说不出一句话。用四川话讲,就是个“莽子”,就是傻子。

我老家在四川绵阳的农村,爸妈常年在外打工,我和姐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爷爷奶奶跟村里人关系一般,不让我们跟邻居小孩玩。姐姐外向、聪明,会讨好他们,会和邻居家的孩子玩。我就不行,每天待在门口的一块石头上,要么躺着睡觉,要么逗猫玩。下雨的时候,我就把三只猫都抱到床上一起睡。它们也没有名字,就是按照颜色,小白、小灰、小黒。

我成绩一直普普通通。初中毕业后,爸妈已经在成都站稳了脚,就把我也接了过去。我的分数其实够上普高,但还是听了他们的建议,去学了点建筑,进了工地,从杂活做起,后来慢慢学工程设计,再后来转做工地测量,一直到现在。

家人、亲戚,全都干工地的,那我也逃不掉。我姐姐成绩很好,考上了县一中,但高考后也听安排,去读了建筑类大专,现在做工程造价。家里人觉得,你去干其他的,读出来还要自己去闯,不如走现成的路嘛。

到现在,身边的家人完全不知道我在做气象预报这件事。朋友圈里发的所有天气相关内容,都对他们屏蔽了。就是怕被说,就觉得他们不会理解,用四川话说,我搞的这些就是“无事包经”,都是没意义的。

在他们眼里,“正经事”就是考证。该考的我也在考,但回家之后基本就不看了,躺在床上看天气、学Python。在他们看来,我应该就是一直在玩手机。

有时候我妈或我老婆出门接孩子放学,我也会提醒她们带伞,告诉她们几点钟会下雨。她们问起来,我就说是在网上看的。一般也不会多问。

去年有次我想拍成都气象塔的日出,就一个人悄悄从工地回了成都。那天晚上,我直接在公园的长椅上睡了一夜。

工地小伙初中毕业 靠晚霞预测获17万关注

2024年8月19日在成都拍摄的悬月。讲述者供图

有句话叫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。我长这么大,除了谈恋爱结婚是认真的,排第二的就是研究天气了,工作只能算第三。

其实做预报这件事,有时候明明预测有晚霞,结果没出现,反而比一开始就没期待更让人失望。但我觉得,如果能帮更多人拍到好看的晚霞,那也是有意义的。

我没想过以后的事。大概一辈子也就是待在工地了吧,毕竟只有这一门手艺,出了工地就啥也不会了,至于会不会去外地到处追晚霞,可能要等到退休之后了。等女儿再大一点,我想带她去北京和上海看看,毕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。我自己对城市里的水泥建筑没什么感觉,我更想看那些雪山,特别是被金光笼罩的雪山——那样的画面让我觉得特别浪漫。如果那一刻的霞光还是自己预测出来的,还会多份成就感。

评论